发布时间:2024-7-3 8:07:46 作者:李映华 浏览量:1350 【字体:
大 中 小】
历史悠久的宝应东南重镇氾水,最近又增添一大景观——御马头及文昌亭、魁星亭和宏济廊坊等亭台楼阁建筑群。那巍峨矗立牌坊,有乾隆御笔“氾水古镇”四个鎏金大字。牌匾周框金黄色,饰有皇家独有龙的图案。大气磅礴,浑然一体。
朝东一副楹联:
宣节汇诸湖,功兼济运;往来资万舸,利在恬波。
朝西一副楹联:
一境展平湖,萍间波静;千帆缘曲岸,柳外风柔。
说到氾水及御马头,就要说到宏济河和乾隆南巡的故事。
竖立在宏济廊坊的东侧有如下介绍:
宏济廊
明万历十三年(1585从总漕都御史李世达议,漕抚王廷瞻开越河,自宝应城南门外到氾水新镇。长36里,翌年4月工成,诏旨褒嘉,赐名宏济河。由是运道不再经氾光湖,漕运渐盛。氾水新镇得漕运之利,南贾云集。商业、手工业门类增多,物资吞吐量扩大,市场不断繁荣。在古运河中,由皇帝赐名,能享有这最高荣誉的,宝应宏济河是也。
说起氾水地名的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有这样记载,明洪武年间,宝应南三十六里有新镇,万历年间开宏济河,建范水闸,镇以闸名。
一百年前的氾水如何?民国年间,流传有一首童谣,叫"金氾水,银宝应,铜打的高邮,铁做的界首。"可见氾水昔日在人们心目中重要的社会地位。
古时金氾水有"氾水八景":纪庄春柳、魁楼鸦墨、东园荷月、瓦甸归樵、东溪渔艇、静居梵音、范光夕照、运河雪渡。一位好事的画家为便于区别各景点特色,加了后缀,使得各处名胜天人合一,魅力四射。分别为:纪庄燕柳荡春风,魁楼鸦墨造化功,东园荷月照瑶台,瓦甸归樵惜老翁,东溪渔艇载游客,静居梵音暮鼓钟,氾光夕照水天色,渡口雪舟运河中。可见当年的繁荣昌盛。
氾水的御码头是有典籍史料资证的。准备勒石记载的全文如下:
御码头碑文:
氾水古御码头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高宗纯(乾隆)皇帝四巡江浙,至宝应之瓦甸镇(今氾水镇北约8里),风劲浪涌,御舟暂傍运河西岸,桩橛未施,岸上适有构树大合抱,即以缆绕树身数匝,风旋定。及次日,风和日丽,水波不兴,御舟前行至氾水,乾隆帝见古镇车船川流不息,建筑鳞次栉比,气势非凡,遂命泊舟微服登岸。但见古镇商贾云集,繁华异常,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盛世之盛景。又品尝了氾水各种特色小吃之后,赞不绝口,一时龙颜大悦,欣然御笔留下“氾水”镇名墨宝。乾隆帝又念来往氾水段运河风平浪静,幸托河湖神庇佑,欣然赐建大王庙、湖神庙于运河之东西岸。回跸之日,两庙工皆告成。构树亦以白石为栏,禁人采折。崇塘对峙,一水中流,树色葱茏,风恬波静。时圣情愉悦,乃亲洒宸翰于两庙,赐匾联各一副。一时氾水名声鹊起,始有“金氾水”之美誉。时乡绅百姓深感皇恩,在乾隆帝系舟登岸处兴建御码头、古牌楼、驿亭等遗迹。惜古迹久已不存,今适运河景观提升,乃复建古牌坊,假大王庙湖神庙御赐匾联于牌坊之两侧,并立“御码头”碑石,以弘古镇之悠久历史。
氾水人民公园是我经常说起的地方。有档次,有品位,有文化。树木葱茏,环境优雅。行走在平坦宽敞的人行道上,观赏宣传长廊文字及先贤塑像边的介绍,让人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是市民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如今,千年古镇氾水又锦上添花。生机勃发的氾水强劲有力,正逐渐焕发出灼灼光华,她,一定会成为千年大运河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