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夷村位于宝应县境里的三横河两岸。隶属于射阳湖镇。它由四个自然村庄组成。刁(家)舍、夷(家)舍、胥家墩、李家墩。原先刁姓和夷姓人数较多,而刁姓又比夷姓多。胥家墩的胥姓,李家墩的李姓、许姓和祁姓较少,建立行政村后就取名为刁夷村。文革时有一段时间被成为春雷大队。后又恢复为刁夷村。开始属于水泗乡,有11个生产小组,刁舍1-4组,夷舍5-7组,胥家墩11组,李家墩8-9组。2005年水泗乡并入射阳湖镇,刁夷行政村又把附近的七顷塘村(新农村)并入其中,变成了现在扩大了的新刁夷村。
    刁夷村姓刁的全都集中在刁家舍,基本上全是靠种田、打鱼为生,据说刁舍的刁氏祖宗与淮安流均刁氏同属一族,他们都是刁七五的后代。流落宝应,有一支落户在三横河旁,繁衍生息于刁家舍。有五大门之说具体有待考证和完善。
    关于五大门的来历:从前的刁夷村是一片芦苇荡,只有几户人家而且在船上,隶属于宝应县西射阳湖荡区天平镇,在荡中心有一条自古就自然形成的河流,所以叫它为古溪河。也有人叫它为斜路河的。(斜方向的)。这条河向南的出口转向东可以一直通到宝应天平镇故也可以说是天平河的延续。(古溪河的古迹现在还在,向北又分叉为八字型一大一小的河流。一条直接穿村而过,连通三横河,另一条向西流向三横河。有一部分被围湖造田占用切断了,使其担当河流的作用渐渐失去,从下列古刁夷图表中可看出。后来兴修水利,整治河道,把天平河直接向西延伸与三横河相通,堵死了古溪河。)在河两岸各有一处高地,刁氏先人和夷氏先人各占一块相错而住,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刁氏先人的北面住的是殷氏先人。(开始人们用船交通,接着修了一座木桥相连,后来遭遇龙卷风把桥掀翻了就改建成了一座水泥桥,一直运用至今。)有生活在岸上的,有生活在水中的。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有少部分人家仍然生活在船上。因为到处是水,所以先人们出门交通工具主要是船。(据刁夷的第一代通讯员刁寿喜回忆说解放前他们当时就是撑船送信。天平镇叫作敢命庄,不知何故)。
    每到雨季发水时这里基本就是一片汪洋,能够看到的除了水就是一望无际的湖荡植物:芦苇长的连上天,荷藕连片不见边,蒲,慈姑,菱角,水葫芦,纯头菜,绿萍,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水草到处都是。野鸡,野鸭成群飞,好一派原生态的景象。灶房里也能捕到鱼。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先人们的特殊的生存本领:捞鱼摸虾,踩藕翻蕻,撑船游泳等,个个都是高手。他们住的是用泥土垒成或是用芦苇扎成的篱笆房子,一家连着一家。有个传说说有一年村东失火,火借风势,一直烧到村西。他们靠卖鱼,卖藕,卖芦柴草,卖蕻为生。主要销往西安丰镇,射阳湖镇、天平镇,宝应县城,楚州、南通、盐城和三泰等里下河地区。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外来姓氏(杨氏,成氏,陈氏,胥氏,许氏,祁氏,殷氏,张氏,蔡氏,徐氏,宗氏,王氏等)的加入,人口快速的的增长,于是就形成了四个自然村庄。分别以人口姓多少与居住地命名为刁家舍,夷家舍,胥家舍和许家舍。人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繁衍后人,代代相传。建立行政村后,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兴修水利。主要开挖和拓宽了一条连通南北的三横河。(三横河是人工河,它是大运河东宝应县境里向东依次数的第三条横向河流,向南流向鲁垛镇,柳堡镇,子婴河镇一直到高邮市境里,向北穿过大溪河,经过钱沟村,安沙河流向淮安境里)。另外两条横向河流分别是与北面的大溪河相交口位于宝水公路与宝曹公路交叉处下舍村境里(一横河)宝曹河(向南通宝应城区向北流过黄藤通曹甸)和顾家大桥对面的(二横河)大官河(向北通安丰,向南通望直港)。
    宝应县志和宝应刁氏同治家谱记载,宝应的刁氏祖先自元朝以来就开始定居宝应,起初生活在宝应县城,三里沟,七里沟一带。有刁氏祠堂和多座祖先坟墓埋葬地可以证明。后来子孙繁茂为了生计开始流向不同区域,沿宝射河东下皆有刁氏,其中以望直港,射阳湖镇水泗刁夷村最多。向北流向淮安陈桥,流均等处。向西流向长沟金湖等地,也有到外省市的谋生的。据考证都为刁七五后裔,同属五岐堂。
    据老人回忆以及同治家谱记载推断,刁夷五大门传说确有其事,刁夷的所有的刁氏,都是五大门刁氏后人。五大门实际上是嫡亲弟兄五个,各立一房。他们分别是刁化、刁俭、刁价、刁信、刁侃。他们的父辈是六世刁穟,而刁穟与夷家女联姻又证明刁家舍与夷家舍是表亲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刁氏人与夷氏人同在一桌喝酒、吃饭,还互相称呼老表,互敬酒礼,但小辈们只知道说不知道原因。由此说明至少五世刁正也在刁夷落脚过。不然他的孩子刁穟与夷家女联姻无法解释,因为那时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直到结婚才相识。而刁穟的绍用号瑞歧也与老人们传下来的刁夷刁氏堂号瑞麦堂刚好吻合。正是同一个祖宗才用一个堂号。过去的人有钱一般很少像现在这样置办房产,而是把钱用来卖地,谁家的地越多就越富有,由此推断刁夷的刁氏先人根在宝应,后来向东发展置办地业,看中了射阳湖荡区刁夷这块肥水宝地,同时来的还有夷氏先人,于是扎根生活,从此定居下来,一代又一代。过世的老人曾经说过刁氏家族中有的人家就有过上百亩的田地,或许真是这样的。现在研究家谱有许多人家上支就与同治谱完全对接。既然刁夷早就有刁氏祖先那为什么没有一座像样的祖坟呢?原因是刁夷本是一片荡区,高地较少,活着人还没地住,就更不会让给过辈的人住了。但也不会把过世的人葬于水中或是放在船上,所以他们只好到它处卖地,埋葬祖先。这就完全可以解释刁氏祖先坟墓在外地,尔后在六,七十年代有大多数人家把老祖坟从外地迁回家的原因。过去的刁夷村没有一条公路,一片荡田。现在的刁夷村全是水泥路,一片良田。
    信息来源:www.yztpdq.com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苏ICP备10068214号-2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144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