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曹甸“十番锣鼓”源于宫庭昆曲音乐,它融演奏、演唱、敲打为一体,经艺人改造流入民间。清末,在曹甸一带广为流传。后来由于战火和动乱,起起落落。1956年8月,曾代表宝应县参加扬州专区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2000年和2004年两度参加宝应县民间文艺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曹甸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一般分为“坐式”、“行式”两种。“坐式”为坐着演奏,在扎有五彩绸绫、被各色琉璃灯具装饰的竹亭内,十多名乐师头裹彩巾,身着彩衣,腰束彩带,各执不同的打击乐器,司鼓是指挥,通过击打鼓心鼓边,引领乐曲时而快如疾风骤雨,时而慢似行云流水。“行式”为边走边演奏,由七位甚而三十六位壮汉抬着竹亭,乐师在亭内演奏,气势雄壮,引人注目。演奏的乐曲源于昆曲,后又融进了里下河区域特有的民间乐曲,曲中时而加入锣鼓曲牌,结尾以锣鼓曲牌为主。词曲的演唱、演奏贴近时代和生活,也体现出里下河区域的风情。曹甸十番锣鼓对乐器要求十分严格,对乐器的种类、调高都有具体要求,以达到色彩鲜明的音乐效果。曹甸十番锣鼓是集演奏、演唱、敲打为一体的文艺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演奏方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民俗色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信息整理:www.yztpd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苏ICP备10068214号-2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144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