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人早上“皮包水”吃早茶的习惯传承多年不息。为此,我特地走访了家住草巷口、人称“万事通”的九十九岁高龄阎世俊老人,请他谈谈高邮早年茶馆的情况。
阎老先生精神很好,记忆不减,言语清楚。他说他早年也是老茶客,吃遍高邮城多家茶馆,并一一告诉我说:南门有家悦来茶馆,中市口有福星楼、小丰来两家茶馆,北门大街65号有家五柳园茶馆,复兴街3号有家规模较大的茶馆,曾三次更名:从多宝楼茶馆改为鸿运茶楼,最后改为新大陆茶馆。
阎老还告诉我说:东大街茶馆就更多啦,炼阳巷街对面曾有一座一楼二层的炼阳庙,因一场大火被烧,从此香火冷落。后由高邮白案名师王宝玉整修开设洞天楼茶馆,每日茶客满堂,生意十分红火。
竺家巷北巷口有两家面对面的茶馆,东边一家叫如意楼茶馆,西边一家叫赵厨房。汪曾祺在他《故人往事》一文中称这两家为如意楼和得意楼,老板分别为胡老二和吴老二。但解放后上述两家茶馆均更换了老板:东边的如意楼还叫如意楼,老板叫聂福;西边得意楼更名为赵厨房,老板叫赵万义。
庙巷口也有两家小茶馆:一家叫大东厨房,老板叫朱高元;一家叫朝阳春,老板叫胡殿奎。
更楼巷现叫高峰巷,也有一家小茶馆,老板叫刘长松,没有店名,营业不久就停业了。
阎老还告诉我说:过去人们上茶馆不单纯为了吃早茶,商谈儿女婚事择日,经商买卖客户协谈,人间纠纷评理,人情事务维情等等。有的较大茶馆,早上买早点,下午开设书场,王少堂、康重华说书名家均在高邮多家茶馆开说“水浒”“三国”,晚上承办酒席。
阎老还介绍了过去茶馆的服务质量。他说:过去的包子是“小肥”做的,皮薄、存汤,出笼吃的时候,必须用手给包子轻轻移、慢慢提,这样皮汤才不会溢出烫手。如今“大肥”包子,吃不到皮汤。过去包子个小,一笼六只,人们可以品尝四五只,现在包子越做越大,一般吃两三只就够了。
阎老在介绍茶馆干丝时说,朱恒春和朱三定所做的干丝,是西后街马家豆腐店为其特做的大干子,两位师傅刀劈干丝如发丝,先开水烫,后上笼蒸,取出加上白糖、蟹油、姜丝,拌后入口即化,其美味至今难忘。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苏ICP备10068214号-2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144号   技术支持:平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