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下 宝应射阳湖故城遗址与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4-9-11 14:45:22 来源:荷乡宝应 浏览量:159 【字体:
大 中 小】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2500年来,邗沟被视为扬州的文明“源头”,亦是大运河的前身及开端。可以说,因为古邗沟,运河得以生,扬州得以生。
作为里下河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射阳湖境内三王河),古邗沟的开凿,也造就了射阳湖的兴起。
从扬州蜀冈到射阳湖,邗沟水以其激情与旷世风华,默默流淌了2500年。
顺着古运河一路北下来此探访江苏省传统村落——臧陈社区,重拾流淌在古运河的那些历史。
射阳湖镇臧陈社区官南入选江苏省公布首批省传统村落名录,接下来,请随竹西客人的脚步去射阳湖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官南走一走看一看。
臧陈社区主要街巷属于射阳湖镇历史文化重点保护街区。以驻马街、老后街、臧陈路、陈琳路、项侯路为纵向,延桥路、射陂路、龙竿路、官巷、民生巷、邗沟巷为横向的五纵六横格局。名胜古迹分布街巷之间,古邗沟及其邗沟码头遗址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臧陈旧址、驻马街、龙竿寺、射阳故城遗址、陈琳故宅遗址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建筑众多,2015年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让社区成为历史文化古镇的缩影。现整体风貌保存尚好。
春秋古邗沟纵贯南北。西汉,湖西岸射阳故城成为江淮地区水上城邑,以城为中心逐步开展对外漕运和贸易。明清,水系十分明晰,水路得到利用。清末民初,集镇有大小码头20多座,商业市景的驻马街成为物资集散区,先后开设大小店、铺、行、坊、馆、社等225家,从业人员750多人。主要有顺和祥、豫润祥、豫康祥、大昌祥、晋和祥、吉太祥、万和祥、瑞昌祥、永和祥、正兴祥等“十大祥”字号。以糖坊、染坊、磨坊、槽坊、铊烟、鞭炮等手工业作坊生意兴旺,市场繁荣。
射阳湖故城遗址
1、村落贯川着淮夷族群先民的两千多年历史。上古帝尧始,射阳湖地区属于三阿伊祁氏部落之地。而伊祁氏,本属赐氏之诸候,实为氏族部落之国。这里的早期先民,处箕山之地,族群而居,部族众多时,被封地得姓,为淮夷祁氏族部落。《公羊·义疏》于昭公四年云:“凡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由此足证,原始族群系本地区人类活动最早的原始先民。
2、春秋战国末期,吴王夫差为准备讨伐齐国,争霸中原,修筑邗城(扬州城),开凿邗沟,利用射阳湖天然湖泊,这一东西窄、南北长的现成水道,开成最古老的邗沟东道。夫差大军征服了射阳湖淮夷族人,在射阳湖西岸构筑古邗沟码头,并留下江南后裔在此生活定居。长期生活并与彼此现淮夷人交融逐渐形成向统一族群演变,至西汉年间村落及群居族体基本形成。从唐到元,这里战争不断,加上洪水时常发生,村落几乎消失,族群一度解体。
3、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促成此地的兴起,并伴随汉代侯国,郡县在此设置。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因项伯在鸿门宴上翼护有功,封其为射阳侯,该地成为其封地。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射阳县。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广陵郡太守陈登移治射阳,并在此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管理。南北朝建元元年(479年),废射阳县,地入山阳郡山阳县。清初,顺治元年(1644年),设射阳庄,地属扬州府宝应县。民国期间,村落只有两条街,街称之“官北街”、“官南街”,地属区镇直接管辖。1949年11月,宝应县实行新乡制,设官北村、官南村属宝应县射阳区射阳镇管辖。1958年9月,成立射阳湖公社街道大队。1981年4月16日,改称为射阳湖公社街道办事处。2000年3月21日,更名为臧陈社区至今。
4、元末明初,源于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苏州阊门一带人大量迁徙,迁散此地,形成新的群居村落。起初以族群而居,随着人口的繁衍,村落同时接纳多姓居住,自立族户门户,形成现在的原始村落。从垦荒种田到发展漕运、商业等,创建家园,实现迁徙的完全融合和延袭。
历史人物
1、丝绸之路的另一位先驱
众所周知,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好多人还不知道,东汉丝绸之路另一先驱就是咱宝应射阳湖人——臧旻。
臧旻是宝应射阳人,射阳湖镇历史相当古老,在秦汉推行郡县制时就开始设县。臧旻有经邦治国之才,是享有盛誉的循吏,史称其“达于从政,为汉良吏”。在东汉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172年)初,拜扬州刺史。
他的主要政绩是戍边,史称功臣,历任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长期远戍边陲。任上,他致力于恢复并且进一步沟通了东汉王朝与匈奴以及西域的通路,促进了东汉王朝与匈奴及西域各兄弟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可以说,他是扬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军事外交家。
其时匈奴已分裂成南北两部,北匈奴贵族经常南侵,焚烧城邑,抢掠人口和牲畜,窦宪带兵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可是不久,南匈奴又起兵反叛,边境一直不得安宁。臧旻受命到边地后,经过考察分析,上书皇帝,申述同南匈奴保持和睦关系的意义,修复中断的双边关系,请求出使匈奴,以阐明东汉王朝的立场和愿望,重新消除对抗心理。皇帝考虑再三,同意他的意见,并正式命其出使南匈奴。
他带着符节和许多物品,率领使团,跋山涉水,历尽辛苦,到达匈奴,参见了单于,阐述汉方和睦的愿望,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兵不血刃,顺利完成了这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臧旻善于外交,长于观察,睿目识形势;文笔极好,精当记风情。谢承《后汉书》对臧旻从西域归来有一段记述:臧旻还京师于西域道里,讲述了匈奴及西域风土人情、山川河流走向、草木鸟兽,口陈手划,太尉袁逢奇其才,赞叹不已:“虽班固作《西域传》,何以如此?”于是,擢升臧旻为议郎,转拜长水(今陕西蓝田)校尉。史家评说他才华不啻班固,《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收有臧旻的《救第五种书》等文,这是现有仅见确属臧旻的作品。
2、为什么要以“臧陈”为名?
不知射阳湖历史的人,听完臧旻的故事,也许会认为,“臧陈”就以臧旻命名的?错!其实,是与臧旻之子和射阳湖籍义士陈容有关。咱们接着往下看
臧洪(160~196),字子源,汉广陵射阳人。体貌魁梧,被称为海内奇才。15岁始举孝廉,补授即丘(今山东郊城县东北)长。中平末年(189年),担任广陵太守张超功曹。是时前将军董卓擅权,凶残跋扈,臧洪对张超说。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殷全,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不亦宜乎。经张超介绍,臧洪先后会见了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伯,约定联合起兵,并共推臧洪主持结盟仪式。臧洪登坛歃血,慷慨陈词,说。汉室不幸,纲纪废弛,董贼当道,民不聊生。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仙、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等决定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即使损首丧元,亦必无二志。。闻其言者,无不激扬。起事后,可惜多数郡守畏惧董卓,不敢率先进攻,屯兵观望,直至粮草将尽而纷纷走散,中途夭折。尔后,臧洪受袁绍器重,委任以青州(今山东益都县)刺史。两年后,改任东郡(今河南汉阳县南)太守。此时同乡陈容随臧洪任东郡郡丞。不日,曹操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对张超进行围攻,袁绍背言弃义拒绝驰援雍丘。臧洪与袁绍毅然断绝往来。袁绍恼羞成怒,派兵围攻东郡。逾年未克,委托臧洪同乡陈琳写信劝降,洪忍悲挥戈,收泪告绝。城破,臧洪被俘,将遭杀害,陈容挺身而出,责问袁绍说。将军率军举义,本为平乱除暴,为何滥杀忠良?。袁绍抱惭怨愤说“汝非臧洪俦,空复尔为!”。陈容环顾左右说:“侠仁义岂有常。蹈之则为君子,背之则为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愿与将军同日生也。”遂与臧洪一起遇害。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