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时期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黄承吉家世
发布时间:2024-10-12 8:11:32 作者:郁春玲 朱华锦 朱毓麒 来源:江都史话 浏览量:134 【字体:
大 中 小】
黄承吉(1771-1842),字谦牧,号春谷,清嘉庆时期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祖籍为安徽歙县,长于江都(今扬州), “予歙人也,生于江都而占籍焉,然往来戚 族多歙产也”
黄承吉的祖父黄修溥(生卒年不详),字伊在,诸生,早年由徽州歙县潭渡邨迁至江都,于扬州、上谷(今张家口一带)讲学。父亲黄其林(1722— 1794),字仰岑,国子监生,因 家中积贫,常有讨债人上门,他 有志于偿还祖债,一一应付,乃 可安睡。黄其林“为人方正不 苟,乐于施,每途遇争者,必为 之解”。母亲姚氏,有族人索 钱,她泣恨立誓,盼幼儿黄承吉“自立,以光前人者”。
黄承吉出生在书香门第,父 母皆气节高洁。父亲勤奋好学的 精神,积极入世的态度,对他有 着深刻的影响。
黄承吉弱禀异质,十分聪 慧。幼童时,一次曾问祖父曰:“世人多以字行,独孙无字,请 字以享年,可乎?”祖父听后大 喜,认为这是童言有吉。后来,黄承吉以谦牧为字,以“享年”署其室名,不忘祖德,亦是自励 其学也。
黄承吉幼时受教于钱塘程玉 尺,年轻时即学唐人诗律有得,后以一首《白蝶诗》得到国子 监博士、扬州府学教授金兆燕的 赏识。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黄承吉家居扬州双桥巷之西。其《茧余轩诗序》记载:“忆 十三四岁,家居双桥巷之西,与泾邑朱丈立堂寓斋,门扉相 对。”
乾隆五十年(1785),黄承 吉开始参加江南乡试,于嘉庆三 年(1798)举乡试第一,十年 取进士三甲十四名。及第后,补 广西兴安县知县,擅断狱,有政 声,官至都抚。嘉庆十二年调摄岑溪。十三年任乡试同考官,阅 卷颇具慧眼。
黄承吉在任时勤于政事,善 于断狱,政绩卓越。在岑溪时,有乙人为甲人种山间僻地,然 归久不至。乙妻先索乙于甲,继 控甲因斗毙乙。黄承吉细鞫,多 次观察甲言辞面色,不像歹毒之人,而乙妻及其子前后所供却有 多处疑点。后来,他查明乙匿于 广东罗定,欲讹甲钱财的真相,遂派人往捕,为甲雪冤。
黄承吉任广西乡试同考官 时,到一个房间巡视,发现地上 有一张落卷,拾起一看,觉得卷 面“文义精奥古茂”,随即向主 考官加以推荐。等到出榜时,这 卷子的主人果然名列榜首,为解 元汪能肃。因其老家在浙西,寄 籍广西,原阅卷者拟弃之不用,却被黄承吉慧眼所识。
嘉庆十四年(1809),黄承 吉以事罢归,居家三十年,不复 出,发愤著述。曾作《书徐直生 先生艾湖春泛图后》一文中,有 “予者以谫陋之故,率家居三十 年。蹉跎夷犹遽至于终老,非有 三君鼓枻之乐,适抱半生采薪之 忧”之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 月,英国军舰侵至镇江,黄承吉 与扬州郡城官员士绅筹办捐输,防御局势变化,往来乡城间,不 幸受风露,于同年七月卒。
黄承吉穷其一生,广集群 籍,笃志研究,博治经史。同 时,又与学者相交为友,相互问 学,其昕夕过从、尤契洽者有江藩、焦循、李钟泗等人,时有 “江、焦、黄、李”四友之称,均为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 黄承吉精于汉儒之学。汉赋 用《诗》,以词章解释经义,“以文引言”,修辞艺术由言词 向文本转化。黄承吉曾论述汉 赋与六经的关系:“如《易》 《书》《诗》《礼》《春秋》, 即文辞也。惟达不一达,故体 不一体,后世文辞不得不流为 各体。虽与经异,而皆经之余 绪”。其“文辞”之说,乃勘本 之论。黄承吉在研究汉代杨雄的 赋作时,以治经的方法,用巨大 篇幅与不惮烦琐的考据,详论其 间隐藏的微意,体现了清代文学 研究中实证性的学术特点。
黄承吉在训诂学上的研究, 首在创新。他在“字义起于右旁 之声说”中,比较正确地说明了 形、音、义三者的关系,认为古 人制字“皆原于右旁之声义”, 而左之偏旁“原为声义中分属之 目”,声是纲,形是目;初步探 索了语源轨迹,认为古人制字之 义必起于声的依据“盖语原自性 生,而字本从言起”,进而得出 “凡字必以声为字之义在前,而所加偏旁在后”的结论; 他提出 了“孳乳”问题,“凡制一字, 必先有一字为其所起之鼻祖”, 从而得出汉语词汇“声通义近” 的原理。这些远见卓识,成为 一百多年来研究声义之学的不祧 之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承吉还精于数学,兼通历 算,能辨中西异同。他曾为焦循 《加减乘除释》一书作序,序中 说:这方面的著作“求之古先, 盖论法者居多,言理者绝少。即 间有之,亦与法相淆,而于举 纲挈领之要,未尽合法”,该 书“凡弧矢之相求、正负之相 得、方圆凸凹之形、齐同比例之 殊制,靡不先列其纲,次疏其 目”。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黄 承吉对数算的精通。
黄承吉亦工诗、古文,论史 也独具只眼。著有《梦陔堂文 集》10卷、《梦陔堂诗集》50 卷、《周官析疑》20卷及《梦陔 堂文说》《读毛诗记》《读图官 记》 《文说》《经说》等。
黄承吉有子黄必庆(生卒年 月不详),主要从事谭渡黄氏家 刻,其刻书活动主要集中在咸丰 至光绪年间(1851—1908),刊 行先祖黄生与父亲黄承吉等人著 述,如:黄承吉的《梦陔堂诗 集》50卷、《梦陔堂文说》11 卷、《梦陔堂文集》10卷以及黄 生撰、黄承吉辑的《增注字诂义 府合按》三种4卷等。 值得一提的是,黄承吉曾从 镇江文宗阁中过录了其族祖黄生 (1622—1676)《字诂》《义 府》的四库本,精心保存,倾 心研读,将心得体会做成“按 语”,借以阐发其祖一生的重要 学术思想和观点,并刊为《字诂 义府合按》一书。
黄生(1622-1696),字 扶孟,号白山,是清代皖派朴 学的先驱,章太炎称他“研精 小学”“唯小学,亦自黄氏发 之”。其著述有《字诂》《义 府》《黄生文稿》《三礼会籥》 《载酒园诗话评》《杜工部诗 说》《一木堂诗稿》等。他“著 作等身,声名藉藉大江南北间, 乾隆时以马秋玉氏缮其遗书进呈 入《四库》,如《字诂》《义府》等书,直开有清一代汉学 之先,论者称其精确不在方以智 《通雅》之下”。由此可见,黄 生在诗歌创作、诗学理论研究方 面成就卓著,且他擅书画,还是 徽派篆刻名家。
黄生长子黄吕,幼承家学, 工诗文,精绘事,书法宗晋,兼 工篆刻,作画每题以自作诗,钤 以自镌印,世人赞为四美兼具, 尤以绘事名世。
黄生与黄吕父子接力,竭心 尽力整理宗族史料,搜罗里中轶 闻。黄吕主修的《潭渡黄氏族 谱》和编纂的《潭滨杂志》展示 了黄氏严谨的治学精神,成为珍 贵的历史文献。
著名书法家、画家黄宾虹 (1865—1955),是黄承吉的 侄孙。黄宾虹曾绘《春晖堂山水 图》,他在题跋中写“仲修师激 赏之”,并抄录了叔祖黄承吉的 两首诗,称其诗“仿佛画境,因谨录之”。黄宾虹将先祖诗文和 事迹记于春晖图上,意在“述先 德俾众观览焉”,希望子孙后代 每每观览即见贤思齐,把习习儒 风传承下去。
黄宾虹传承了黄氏诗礼传家 的门风,也如先贤们一样担当宗 族文化传承和教化乡里的使命。 黄承吉曾念及宗族祠祀费用不 足,慨捐四百金以置田生息。为 教育族人师法先贤,不忘祖德, 黄宾虹以先祖黄生之号“白山” 命名他所创办的新式小学,办学 经费由黄氏祠堂公产开支。兼任 校长的黄宾虹亲自为学生们上 课,同时负责掌管黄氏祠堂的祠 务。后黄宾虹辗转沪上,便将家 乡的事务交由族人黄昂青处理,并多次致信黄昂青,希望他能引 导子弟以道德、学问、知识来处 世律身,还特别强调“教育一 层,为当今之必要”。
信息整理: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